產品介紹

> 簡體書籍  >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

吳述溫病研究:伏邪

產品編號:9787559102416

ISBN:9787559102416
出版社: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
作者:吳雄志
裝訂:精裝
出版日:2014/10/01

原價 : $490元
售價 : 52 折  $255

規格

數量

加入購物車

產品說明

第一節伏邪學說
伏邪是我們治療疾病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學術領域。關於伏邪的表述最早見於《內經》:“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。”就是說上一個季節感受寒邪,下一個季節發病。伏氣的概念是張仲景在《傷寒雜病論·平脈法》中提出的。到了明清時期,伏邪形成了完整的學術體系,成為溫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但是實際上伏邪遠遠要比溫病的範圍廣泛。我們對伏邪理論做出了更多的發揮。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學術體系,臨床用來治療重大疑難疾病,如慢性細菌感染、慢性病毒感染、自身免疫病、過敏性疾病、惡性腫瘤等。其中多數都是西醫認為治不好的病,而應用伏邪理論指導治療,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一、伏邪的致病特徵
人的疾病可分為兩大類:外感疾病和內傷疾病。中醫將外感分為兩大學科,一個是傷寒,一個是溫病。溫病又可以分為新感和伏邪,新感主要是機體感受外邪,感而即發,常常表現為急性傳染性疾病;伏邪往往感而不發或反復發作。感而不發,是指機體在感受了邪氣之後,邪氣潛伏下來,經過一段時間後才發作。反復發作.是指疾病呈現從邪氣潛伏到疾病發作、活躍,再到疾病緩解、邪氣潛伏的反復發作的過程。感而不發和反復發作是伏邪的兩個基本特點。感而即發往往是急性病,而反復發作往往是慢性病。
伏邪為何感而不發和反復發作呢?常見原因有三個:一是正邪不爭。機體發生疾病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正氣抗邪,正邪相爭。我們在少陽病講了“正邪分爭,往來寒熱”,正氣抗邪表現出症狀。疾病是機體對致病原因的應答,應答引發症狀,表現為疾病發作;而機體對疾病無應答.正邪不爭。則邪氣潛伏。二是少陰虛寒,感而不發,如“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…‘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”。三是厥陰久病人絡。邪氣潛伏,反復發作。厥陰人絡就是有瘀血,那為什麼會導致病邪潛伏呢?炎症的一個結局就是纖維化和瘢痕,纖維化和瘢痕的組織缺少血液的供應.免疫細胞、抗生素無法到達病位,而邪氣正好潛伏在有纖維化和瘢痕的組織裡面.我們叫作厥陰久病人絡。
伏邪溫病有其獨特的發病規律和表現特徵。伏邪與新感不僅發作規律不同,傳變規律也不同。新感是從衛分到氣分、到營分、到血分.而伏邪是自內而外,由血分、營分到氣分、衛分。此外,伏邪還具有六氣皆可伏邪、伏邪易從火化、伏邪轉出少陽等典型特徵。
(一)六氣皆可伏邪
伏邪包括伏寒、伏火、伏風、伏燥、伏飲。為什麼沒有伏熱呢?火分為火、熱兩端,我們講的伏火包括了伏熱。為什麼沒有伏濕呢?伏飲是伏濕的典型表現。我們講了伏飲就沒有再講伏濕。六氣皆可伏邪.風、寒、火、熱、燥、濕都可以潛伏,其中溫熱之邪和寒邪最為常見。
(二)伏邪易從火化

產品展示圖

相關商品推薦